佛山陶瓷网
首 页 最新 知识 图文 供应 合作 瓷砖 供求 批发 采购 招商 综合

【博物馆】在佛山|如何让4000年前的国宝“起死回生”?他们做到了

bowuguan】2018-3-19发表: 在佛山|如何让4000年前的国宝“起死回生”?他们做到了
随着《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大家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热情高涨,文物修复师这个原本小众的行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佛山,也有这样两位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者。他们每天的工作

陶瓷相关 ,本文关键词:博物馆修复国宝工作如何文物40

    在佛山|如何让4000年前的国宝“起死回生”?他们做到了

随着《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大家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热情高涨,文物修复师这个原本小众的行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佛山,也有这样两位从事文物修复的工作者。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给残破的文物做“手术”!近日,记者探访了他们位于三水博物馆的工作室,用镜头记录下一件件珍贵文物起死回生的故事。

刚走进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铺在地板上的一堆堆陶器碎片。很难想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陶片,竟都来自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被展出前,它们正默默等待修复师的巧手还原它们曾经的风采。

▲ 平铺在地上的文物碎片

▲ 数月后,它们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博物馆展厅。

学艺先从摔碗开始

麦华和李敏儿是三水博物馆里仅有的两名文物修复师。2013年,省文物修复专家柯传伦来到三水银洲贝丘遗址开展文物整理修复工作,麦华和李敏儿被调配协助,初学乍练的俩人从给老师打下手开始学起。

▲ 麦华在工作台前修复文物。

馆内修复的文物以陶器为主,老师让他们先从摔碗学起。“到超市买碗回来摔碎再修复,修复的每一步骤都要得到老师的认可,才能接着学下一步,有时好几个月都停留在同一步。修好这些碗,老师才放心让我们修复近代的文物,然后才是更远年代的。”李敏儿回忆道。

那段时间,他们常常安静地待在这间冷清的工作室里,与手术刀、毛刷、钳子、酒精灯等几十件修复工具做伴,一遍遍进行着拼接、补配、造型、打磨等繁复的修复工作。

▲ 堆放在工作台上的修复工具

从初出茅庐到独当一面,日复一日的细致擦拭,年复一年的精心修复,只为让“生病”的文物旧貌换新颜。独立完成第一件文物的修复,麦敏儿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这让她感到欣喜。“你可能觉得耗费的时间很长,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算快了。”李敏儿说。

▲ 这是李敏儿修复的第一件文物

小科普:银洲贝丘遗址

上世纪80年代,三水博物馆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并采集到几何形印纹陶器、石镞、陶纺轮等遗物。经联合考古队专家们的研究探讨,银洲贝丘遗址被确定是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群中,目前唯一保存有早期、中期、晚期文化内涵的遗址,年代距今约4000多年至3500年。

工艺繁琐 考验技术

“考古发掘出土最多的器物就是这些物件了。”张雷指着架子上、地上的坛坛罐罐说。

▲ 修复好的陶器摆放在偏厅的地板上,陶器是银洲贝丘遗址出土的大宗。

数量众多的陶器分为釜、豆、罐、鼎、纺轮、器座和器盖,这些制作精良和种类丰富的古文物,反映出4000多年前银洲贝丘遗址的生产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 展现4000多年前三水先民生产生活历史风貌的实景模型。

修复陶器的首要工作是寻找和分类,这是最复杂也是最耗时的。需要从成千上万来自不同探坑的碎片当中,按照纹饰、陶质、陶色、烧制方式等进行分类,再选取同一个陶器上的碎片,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器形,这是一项很费时费力的工作,很考验人的耐心。

▲ 一部分被分好类摆放的碎片。

陶器的修复需要口沿、腹部、底部三样俱全才能完成,“缺失了任何一个,就不能还原它的原貌,我们不能擅自揣测它的外观。”麦华说。

▲ 口沿、腹部、底部三样俱全的修复完整的文物,残缺部分用石膏补缺复原。

进入真正的修复阶段,选取和拼接文物犹如一个拼图游戏。在文物拼接完成后,用502干胶粘接,先局部拼接,再整体合拢。

▲ 进行修复工作的李敏儿

拼接粘合后的残缺部分,一般用石膏补缺复原,这是最讲究技术的。石膏定型后,用金属利器把多余部分清除,轻微的凹凸不平用细砂纸打磨,直至平整,整个修复过程才算完成。

▲ 打样膏用于制作模型,做出的模型用于辅助石膏成型。

▲ 用砂纸打磨陶器。

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打磨,李敏儿在初学时却也大吃苦头。“刚开始,不知道需要添加多少石膏,量加多了,需要清理很多多余的石膏。成千上万次的刮,一直保持同一个动作和姿势,我的手足足痛了三天三夜。”

文物修复需要耐得住性子

在我们印象中,修复文物是一件很神秘的工作,天天和价值连城的文物打交道。但在麦华和李敏儿眼中,这份工作很普通,就是每天磨炼自己,专注一件事,不计成本地花时间和精力将它做到极致。

▲ 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让麦华的内心从浮躁归于平静。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他逐渐觅得了其中的乐趣。

3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中,麦华和李敏儿已经记不清修复过多少件文物了。面对冷冰冰的古文物,麦华觉得“物是死的,人是生的,偶尔会感到很枯燥乏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耐得住性子。”在修复工作中,每个步骤都很费精力和时间,通常一天只能做一个步骤。

▲如果没有这些修复师们精湛的技艺和不懈的坚持,这些珍贵的文物,还会以残破封尘的模样,继续在博物馆的某个角落里残破下去。

▲麦华说,能把古人的东西修复好,摆在博物馆给大家欣赏,让大家了解几千年前佛山的历史,这让他特别有成就感。

图文: 冯慧雯

博物馆bowuguan相关"在佛山|如何让4000年前的国宝“起死回生”?他们做到了"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对于博物馆这方面有更多兴趣请多方了解,谢谢对博物馆bowuguan的支持,对于在佛山|如何让4000年前的国宝“起死回生”?他们做到了有建议可以及时向我们反馈。

图1:“黄戚福”款黄釉雕瓷松竹梅纹笔筒这件“黄戚福”款黄釉雕瓷松竹梅纹笔筒,高12.7、口径7.9、底径7.8厘米,是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博物馆在合肥市征集入藏的一件雕瓷工艺精品,2002年 >>
3月11日,由湖南省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建设与创新”博物馆馆长论坛在长沙开幕,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在论坛发言时透露,今年湖南省博物馆拟全新开放三大专题陈列馆,为观众了解历史文化艺术提供全新 >>
  佛山陶瓷网-佛山地区陶瓷大市场
资讯中心,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企业新闻、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把握佛山陶瓷网,把握行业脉搏。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资讯和联系,工厂商家价格信息,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佛山陶瓷网]